潮新闻客户端 谈论员 项向荣
相关页面截图
4月27日,四川绵阳警方联合某短视频渠道发布公告,宣告对“卿晨璟靓”账号施行永久封禁。这位在2018年“酒托诈骗案”被列为公安部B级通缉犯的女子,曾因通缉令上的“高颜值证件照”意外走红网络,乃至被网友戏称为“最美通缉犯”。出狱后,她企图借直播翻红不料却翻了车,网友谈论:该!
针对此次封禁,渠道方回应称,“卿晨璟靓”账号存在违规行为,其中之一就是以违法阅历为噱头获取注重,她的直播主题是“大牢出来的女性”“最美酒托”等。依据渠道信息,该用户过往账号曾因严峻违背相关规定于2024年被无限期封禁,2025年3月新注册账号持续发布相关内容,这说明她已经是接连炒作了。
这一事情着实令人五味杂陈。人们支撑、鼓舞刑满释放人员从头工作,乐见其以普通人的身份回归社会。但作为从前的诈骗犯,本应幡然醒悟、相貌一新,充分考虑公共观感,挑选适宜的姿势从头回归正路。可她不只不深刻反思差错,相反试图使用从前因违法而取得的“知名度”在直播范畴博眼球、赚流量,把这一段本该悔过的阅历,津津有味地当作一种流量“本钱”,这种重复咀嚼二次使用罪恶的行为,不只是自己的再度沉沦,更是对法令庄严和社会公序良俗的无视。
法令人士指出,我国《刑法》明确规定“违法记载不得随意揭露传达”,更不当的是,她的这种行为传递了一种奇怪的价值观——本来违法坐牢仍是一个快速成名、获取流量盈利的方法。此类事情若不加以注重和标准,不只会让直播职业沦为藏污纳垢之地,影响其健康发展,还会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集体发生不良演示,歪曲他们的价值观。若任由违法污点转化为商业本钱,让“猎奇流量”凌驾于法令威望之上,终究买单的将是整个社会的公正与正义。究竟,当违法本钱可以被流量变现抵消,谁还会敬畏规矩良知?
“卿晨璟靓”事情绝非孤例。从“窃·格瓦拉”出狱被MCN组织哄抢,到“劳荣枝模仿秀”短视频引争议,近年来违法人员借网络翻红的事例层出不穷。2023年1月,我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音讯称,全面排查整理以“刑满释放”为标签的搞笑、卖惨、获取流量的不良网络视听内容。指向很明显,情绪很坚决——绝不允许刑满释放人员以夸耀性的姿势在互联网上高调上台。
回到“卿晨璟靓”这件事上,要意识到的是,颜值必定不是赦罪金牌,“黑红”也不是真实的红,互联网更不是流量至上、无所谓价值观的,也有其品德指向。封禁也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大众情绪:人们期望有过违法阅历的人,可以以诚实的相貌出现在大众视界,而不是把这当成一种牟利的捷径。由于这明显背离了司法惩戒的初衷,究竟违法自身都是对公共利益的损伤,需求严厉看待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2018年,四川绵阳一名女子因参加“酒托”欺诈被通缉,反而因通缉令上的高颜值相片走红,被网友称为“最美酒托”。近来,服刑结束的该女子已成为网络主播,不过4月27日已被封号。(据4月27日极目新闻报道)
该女子在交际账号的个人简介是“2018年头条人物,现已弃暗投明”,至4月27日12时许,共有8000多名粉丝。自本年3月19日以来,该账号共发布了12条视频,博主悉数露脸出镜。3月31日,她在视频中毛遂自荐:“我们好,我便是2018年被通缉上热搜的那个最美通缉犯。今后就在这个号上直播了。”
当事博主的账号(图片来历:网络截图)
该女子曾因犯欺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。那么,她可不能够“弃暗投明”?这个当然是没有问题的,社会欢迎犯过过错的人痛改前非,协助服刑人员出狱今后回归社会也是应有之义。
该主播被封号处理与她“弃暗投明”无关,而是她在直播中触犯了渠道的规则。据报道,直播动态显示,近一个月她进行了多场直播,主题是“大牢出来的女性”“最美酒托”等。该博主发布多条视频和网友互动:“不要问我是不是和××(服刑的某文娱明星)关在一同,里边男女是分隔的。”“假如你们还想听我讲里边的故事,以及我做托曾经那些事,你们就给我卡个灯牌,进我的粉丝群。”
从这能够看到,她以坐牢阅历为噱头进行引流,这就违背了干流价值观,由于违法阅历不能成为流量暗码。直面曩昔的过错,是一种英勇与活跃的人生态度,但假如以此为噱头来投合别人的猎奇心思,乃至是以坐过牢为荣,这就欠好了,这难免令人要问:这是要夸耀什么?又是要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?
4月27日,“抖音黑板报”账号发文称,渠道制止以监狱服刑、违法违法阅历为噱头获取流量、不妥获利。经核对,该用户过往账号曾因严峻违背相关规则于2024年被无限期封禁,2025年3月新注册的账号持续发布相关内容。归纳其违规行为,对账号处置无限期禁言、撤销盈利权限、抹除粉丝。
渠道发布相关处理规则(图片来历:网络截图)
该博主曾因违规被封禁,在注册新号今后,又持续发布相关内容,这便是没有吸取教训,持续以违法违法阅历为噱头获取流量,被无限期封禁就不冤了。
浪子回头金不换,对违法失德人员,社会欢迎他们“痛改前非”。假如表明悔过,表明痛改前非,协助别人认识到违法的过错与结果,以个人阅历言传身教,鞭挞丑陋,宏扬正气,没人说不能够。比方,4月25日,她发布了一条视频向网友揭秘酒托圈套,并提示网友“不要信任天上掉馅饼”。这个应该是没有疑问的。
实际上,当事博主也有过“痛改前非”的正面比如。2021年,她曾在警方拍照的反诈宣扬片中出镜,并解说此次作为“反诈宣扬人员”一事,她称自己出狱后又有人找她做“酒托”。她认为,尽管自己拒绝了,违法人员或许还会去找其他小朋友和年轻人,所以她挑选报警,而且联系到公安部门成为“反诈宣扬人员”,遍及欺诈危害性。她说,自己做反诈宣扬不光是不让人上圈套,而是让更多人不要参加到欺诈活动中来。这样的反诈宣扬对社会有利,这能够称得上是“痛改前非”的行为,我们会达观其成。
但在成为网络主播后,以违法阅向来博眼球,这就欠好了。以“大牢出来的女性”为噱头,这给人感觉是在夸耀违法阅历,传递不良的价值观。有网友表明无法承受,对她说:“今后少叫我‘家人们’。”这表明网友的对错观是清晰的,并不乐意与欠好的工作“同恶相济”。
刑满释放人员英勇面对现实,活跃寻求改动和提高自己的时机,经过努力学习和实践,不断提高本身的工作素质和才能水平,以完成人生价值,这都是值得鼓舞的,但不能以违法阅历作为流量暗码,更不能以此成为“勉励”的标榜。痛改前非重在诚心悔过,重新做人,而不是持续对错不分。
(来历:极目新闻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使用商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供给新闻线索,一经采用即付酬劳。
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2018年,四川绵阳一名女子因参加“酒托”欺诈被通缉,反而因通缉令上的高颜值相片走红,被网友称为“最美酒托”。近来,服刑结束的该女子已成为网络主播,不过4月27日已被封号。(据4月...